要注重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深入探究并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打通生态环境治理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
这些成就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伟力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力,充分显示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是一种政治担当和历史担当。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以学促干,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百年奋斗中,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量增长,亮何在?还记得去年年终岁尾,广东外贸组团包机抢订单的匆匆身影吗?作为全国最早包机海外抢订单的省份,广东政企联手,不仅从海外抢来了大批订单,也让人们在一次次国际航班的频繁起飞降落中再次看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
数据增长背后折射着广东何以让制造业当家坚定回答: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东必须更加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这一动力源。拓展发展新空间,再造一个新广东。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的背后,是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的力挺。有增长,有回调,此起彼伏,有起有落,是产业发展常态。
而在不久前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广东更携手相邻省区,共同提出并呼吁深化合作、加快市场一体化。流水不争先,而争滔滔不绝。

今天,广东正在着力推动一批制造园区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工业上楼让产业链更集约、更积聚。当然,结出硕果不只有出口这一项数据。数据是趋势,也是启示。今天,广东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16万亿元大关,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占23.3%。这也许是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新闻。另一方面,在今天,广东要继续实现外贸快速增长,却不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放眼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态势凸显,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在风口浪尖中稳住局势尚且不易,逆流而上更难上加难。而早在今年年初,广东也提出要以自身的进为全国的稳做贡献,并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锚定5%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
今年上半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数据背后的新势头,不应被忽视。

如何适应变化,继续保持增长?广东选择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中继续寻找先发优势。半年过去,这番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转换成为半年报上实实在在的亮点:上半年,广东出口总额达2.55万亿元,增长达3.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同比实现增长。
但回望2022年广东2%的增长幅度,今年上半年5%的增速就显得尤为珍贵,进一步凸显了经济增长的全面恢复性。石化,钢材、陶瓷需求不足,消费电子行业增速趋缓……受全球市场影响,广东多个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继续秉持敢为人先的作风,勇于穿越复杂的经济周期,在高质量发展上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既是广东使命,也是半年报一连串经济数字背后启示与意义。借势而为,更要坚定事在人为。然而广东并未选择无为而治,上半年主动提出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效果逐渐显现。今年,广东省还提出推动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让夕阳车间也能拥有朝气,这正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经济筑底,更是为未来产业打开更多想象的空间。
作为中国外贸大省,近几年来,广东省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一方面说明出口贸易对广东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半年报成色如何?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广东是否稳住了阵脚?面对新的增长压力,广东能否继续挺起脊梁,并在中流击水中更进一步?形之外,势如何?经济数据不仅是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反映,更是更长时间内经济形势的展望。
整个经济构成来说,制造业在广东既是‘大头更是‘重头,它每一个点可能撬动的经济增长率就可以达到0.3以上,必须紧紧抓住。几乎就在半年报公布同时,广东公布市场经营主体最新数据:已达到1725万户,占全国1/10,与广东GDP占全国比重比肩。
再比照自身:今年年初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5%以上的全年目标,这一数据看似中规中矩,更没有惊喜。同时,高科技企业、高附加值产业比重逐年增高。
在数据公布当天,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利用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间隙,向记者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自己对半年报的总体评价。从回升向好到步步向好,这半年来,广东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坚持制造业当家,精准发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逐渐体现在半年报和各项经济统计数据上。日前,广东正式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09.8亿元,增速为5%。
稳住局势,直面挑战,孕育新机。依托这一全新装备,广东将于今年年底建成中国内地首座天然气-氢气双燃料9HA电厂。
半年报数据的出炉,既是广东众多外贸市场主体个体的努力的成果,更有广东对开顶风船越来越驾轻就熟总结出的新经验。要拨云见月,更少不了对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势的分析。
这也正是产业有序转移、将更多经济要素注入粤东西北之外,广东力图在更大的格局范围内谋求共同发展空间的新作为,联动带动逐渐成为更大范围内区域协同的新趋势。而把数据拉到这半年的时间线上,恢复的信号则更加显著:不仅5.0%的半年数据快于一季度整整1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8.2%——在广东,制造业不仅当家,还挺起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从更细分的数据上看,我们更能窥见亮点背后的数据密码:在制造业投资增长中,高技术制造投资增长达21.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8.9%,增速分别高于全部投资16.9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而面对已有优势,广东仍在刀口向内,不断为产业、为民营企业赋能,求得未来空间:半年报中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超两位数的增长,不仅指明了广东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催促着政府因应形势,谋划更大作为。这也为广东赋予更多能量,构成了新增长目标的更大底气。
不少人据此做出判断: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风向标作用已经减弱,上半年经济数据不足道也。第二产业增加值24661.44亿元,增长3.7%。
1—5月,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1%,累计产量达81万辆——一项项正在孕育发展中的制造业新产业,正不断扩大为制造大省的中坚力量。今年二、三季度更是稳步回升。
这两项两位数的高增长数据里头,折射出了广东制造业保持规模化增长的同时,也在悄然升级,寻找更高、更先进的新增长点。前不久,国产首台HA级重型燃机由河北启运,顺利交付广东。